山东临沂:抢秋收,和秋雨“赛跑”-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17 16:36:51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临沂:抢秋收,和秋雨“赛跑”

字体:

  10月14日,山东省郯城县迎来久违的晴天。尽管天气预报显示第二天还会下雨,但对许多还未完成秋收的农户来说,晴一天无疑也是好消息。在庙山镇蓝青家庭农场里,一辆辆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穿梭,将玉米连秆带穗卷入舱内。装满后的收割机将玉米倾泻进等候多时的运粮车,打碎的秸秆倾倒在一旁的秸秆运输车中。运粮车满载玉米驶向烘干站,秸秆运输车则将粉碎后的秸秆送往肥料厂。

  农场负责人李富民站在地头,盯着远处作业中的收割机,说:“明天还有雨,现在有一千亩玉米要收,任务很艰巨啊。”他告诉记者,为了收这一千亩玉米地,自己从县里的收割机联系群紧急借来6辆收割机,连同雇来的村民,两班倒着抢收。

  李富民口中的联系群,是郯城县为调度农机建立的微信群,通过及时收集农户机械需求信息,对全县的收割机进行合理调配。李富民给记者算了算,自己有6台收割机,一台收割机一天最多能收70亩地,6台能收420亩地。现在借来6台收割机,满打满算12台机子能收840亩地。“晚上看情况抓抓紧,应该能收完。”李富民说。

  在李庄镇的一处玉米地里,种植大户李洋也正忙着最后的秋收。记者第一眼看到他时,只见他脚上的鞋一只是灰色,另一只已被泥浆覆盖看不出颜色。见记者注意到他的鞋,李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脚上的泥往身旁甩了甩:“刚从地里蹚过来。”

  李洋告诉记者,自己和表兄弟宋爽看终于晴天,一早便来收割玉米。他们种植的700亩玉米目前只收了一半,眼看明天还要下雨,两人打算倒班干,争取当天收完剩下的玉米。

  “走,我带你去看看地里的情况。”李洋向记者招了招手,就往地里走去。尽管是晴天,但吸足了雨水的玉米地格外松软。两人“一瘸一拐”在地里走着,看见有收割机漏收的玉米棒就捡起来放到一边堆好,很快,鞋子、裤腿上就沾了不少泥浆和碎叶。

  “为了收这片地,我换了4台收割机。”李洋伸出4个手指摇了摇,“第一台轮式收割机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我都记得清清楚楚:9月24日‘娶’回家,10月2日就‘送’走了。”说完,李洋掏出手机给记者看,视频里,那台收割机车头扎着大红花,现场像娶亲一样热闹。“当时还放了鞭炮,结果第一天干活就趴窝了。现在用的收割机是能在这种地里干活的履带式收割机。”

  说话间,地里那台收割机来到小型货车旁,将玉米粒倾泻而下。李洋一路小跑过去,同时招呼记者将捡来的玉米棒倒入收割机的割台中。伴随着一声“轰隆”巨响,这些玉米棒也被脱成粒,顺着管道倾泻而出。“脱成粒的玉米价格更高,能多卖点钱。玉米棒能卖4毛到5毛一斤,脱成粒就能卖到7毛了。”李洋一边盯着货车,一边告诉记者。

  装满后的货车一发动就出了岔子——玉米加上车自身的重量,已经深深地陷入泥地里,轮子只能在原地打转。李洋见状拉着记者就往远处的大马力拖拉机跑,望着轮子就高约一米八的拖拉机,李洋笑着说:“只有这种大家伙才能不陷到地里,收割机、货车全靠它拉出来。”

  李洋带着记者一前一后登上大马力拖拉机,他熟练地发动机器,巨大的车轮缓缓转动,拖拉机发出低沉的轰鸣,碾过泥泞的道路,朝着被困的货车驶去。

  拖拉机在泥地里行驶,摇摇晃晃。记者打趣地说:“坐这车就和坐‘摇摇车’一样,头都要晕了。”李洋哈哈一笑:“不坐这样的‘摇摇车’,放粮食的货车就烂地里了。”

  拖拉机缓缓靠近被困货车,货车司机打开车门,迅速跳下车连接牵引绳,大马力拖拉机缓缓发力,拉了十几米远,才让货车摆脱困境。

  货车重新启动,缓缓离开泥坑,向烘干站驶去。李洋抹了把额头的汗,转身向收割机跑去,收割机上的宋爽默契地打开车门,两人在收割机的“轰隆”声中完成了交接。

  刚从收割机上下来的宋爽走向一旁的货车,记者见状也跟了过去。他抓起货车上的玉米粒掰开,查看玉米粒成色。

  下午3点,远处的天空渐渐开始有了阴沉的迹象。“要是明天下小雨的话,我们还能冒雨把玉米收完,直接拉去烘干站。”宋爽眯起眼,望着天说,“今天要加班到第二天凌晨喽,得抢在下大雨前把玉米收完。”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