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荣成农业陆海协同绿色发展-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17 16:42:55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荣成农业陆海协同绿色发展

字体:

  走进山东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苹果种植基地,多种智能化设备组成的物联网络正动态监测苹果种植全过程。技术员只需轻点手机上的农业智能管理系统,就能实时查看土壤温湿度、检测果实养分,为植保决策、水肥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以前施肥凭感觉、凭经验,现在系统说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省了不少事。”技术员赵全堂说。

  更科学、更合理的苹果种植体系让企业嗅到了数字经济带来的崭新机遇。今年以来,山东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新增3套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及智慧化分选设备,年加工处理能力突破10万吨,实现了5个苹果种植园区从种到收的全链条智能化运行。“‘王林’‘威海金’等新优品种取代了老品种,采用了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技术,智能分拣机不仅能识别外观,还能‘透视’内部瑕疵,再加上物联网追溯系统,效率远超人工。”公司总经理岳建忠介绍。

  “智慧种地”新模式的背后是荣成市深耕数字化赋能路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探索与尝试。截至目前,荣成市共建成苹果、花生、鲍鱼等3个大数据平台,培育17家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实现了亩均节本30%、增产20%、综合增效30%的良好成绩。

  近几年,荣成市推动30万亩规模粮田标准化生产,完成万亩老旧果园改造,发展标准化现代果园90个,现代苹果种植面积占比升至60%;9处“智慧化”分拣示范基地年分拣能力达4.5万吨,比传统人工效率提升50倍。“我们推动特色农业种植、仓储保险、农产品初加工等全产业链与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感知、智能化控制和精准化投入。”荣成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负责人张海静介绍。

  守好土地资源的同时,荣成市还积极引导渔业企业不断向现代海洋牧场转型。在寻山街道爱伦湾海洋牧场,工人们正忙着为海区种植的海带进行分苗处理,经过近半年的生长,60多万吨成品海带就能被送上大众餐桌。“我们牧场的海带、龙须菜等藻类和鲍鱼、扇贝等贝类,每年的产量能够达到100多万吨,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爱伦湾海洋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卞大鹏介绍,“同时,每吨干重藻类,能够在海里固碳约1.1吨,每吨贝类也能够固碳0.33吨,生态效益同样很大。”

  不只是养殖,荣成市还持续加大“渔农互补”模式推广力度,依托牡蛎壳、深海鱼类下脚料和海带等资源,研发出土壤修复调理剂、高纯度鱼蛋白肥、海藻肥等产品,年加工能力突破40万吨,实现了海洋资源“上岸”反哺农业、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良性闭环。“在探索陆海统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过程中,我们逐步构建起‘数智赋能+蓝碳助力+循环共生’的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实现了生产效能提升与生态价值转化的双赢。”张海静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