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10月10日,连日阴雨后的山东省汶上县郭仓镇郭仓村农田里满是泥泞,13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穿梭其中,抢收玉米。地头,汶上县雷沃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波波裤脚沾满泥点,一手拿着对讲机指挥收割,一手擦去额头的汗水。
“轮式收割机陷在泥里根本动不了,玉米晚收一天就可能发芽霉变,我们连夜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协调到13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开展抢收。”郭波波说,为在降雨间隙为更多农户收割更多玉米,他每天起早贪黑忙秋收,连午饭都要在地里啃馒头解决。面对因恶劣天气增加的秋收成本,他坚信,通过科学管控和农机升级,能把天气影响降到最低,让种粮大户有更多盼头。
连日来,济宁市多措并举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对秋粮收获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组织农技专家会商研判,及时制定并下发《济宁市应对“三秋”大范围降雨技术指导意见》《2025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2025年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地积极开展秋收秋种工作。同时,对全市295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统一进行调配,并依托种粮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全市160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从安徽、江苏等周边地市对接了500余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组织抢收。全市设立“接机服务站”20个、对接优惠加油站87个,农业农村、交警、高速公路、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做好油料补给、道路通行、机具维修等方面的服务保障。
“好不容易收来的玉米在家里根本晒不干,多亏镇里的烘干塔!要不然,用不了两天就会发芽霉变。”10月10日,邹城市峄山镇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种粮大户贾金龙将刚刚从地里拉来的玉米直接送进了烘干塔,“看着金黄的粮食流出来,心里可算踏实了。”目前,峄山镇已建成粮食仓储烘干基地2处,粮食烘干塔6座,日烘干能力达到1600余吨,24小时连轴转保障全镇3.9万亩玉米颗粒归仓。
阴雨天气持续,粮食晾晒同样迫在眉睫。济宁市修订下发了《济宁市农机抢收抢烘应急预案》,公布烘干机所在位置、烘干能力和服务热线,全市547台烘干机满负荷运转,保障全市烘干能力,日烘干玉米能力达到4.86万吨,2周时间可以烘干130余万亩,占全市玉米收获量的三分之一,最大程度地降低恶劣天气对秋收秋种带来的影响。
不仅如此,当地成立了帮包督导指导组,对所有县市区“三秋”生产开展帮扶指导,市县乡村四级2600余名农技人员全部下沉一线,全过程、全要素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全市所有排灌站应开尽开,对于未收获的地块,通过开挖地头沟放水、小型潜水泵田间抽水、小型挖掘机田间开挖排水沟等方式,及时排出积水;对于已收获的地块,利用小型挖掘机开挖田间“十字沟”、沥水沟,进行涳水、沥水,并及时从田间排出,为整地、适期抢种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