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引领下,青岛自贸片区挂牌5年以来,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将国家赋予的106项试点任务全面落实,不断为高水平开放提供“自贸方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青岛自贸片区在实施国家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中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在全国自贸片区中稳固了第一梯队位置。
先行先试
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青岛自贸片区聚焦破解大宗商品流通交易行业痛点,积极推进数字仓库建设,助推银行实现授信模式从“看人不看货”到“看货不看人”的转变,在全国首创“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为贸易商降低融资成本。目前,片区已完成7.8万平方米仓库改造,大宗商品“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成功入选国务院试点推广名单,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制度创新是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青岛自贸片区先行先试,围绕海洋经济、贸易投资、金融开放等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探索形成332项具有青岛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97项获国家和省级认可、推广。
通过制度创新赋能,激活市场“一池春水”。青岛自贸片区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护航企业“全生命周期”,借助“自贸全链帮”、“政策云”等数智化服务,累计帮办代办事项超5万次,有效护航企业发展壮大。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青岛自贸片区新增企业1310户,同比增长45.23%,推动经营主体发展实现“开门红”。数据显示,片区新增企业中,批发零售、科研技术、租赁商务等占比88.17%,与片区战略定位高度契合;新增纳税主体970户,企业整体保持活跃向好态势,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外向型经济水平持续提升。
服务国家战略
打造国际贸易新生态
近日,北方地区首个中日双仓联动项目在青岛自贸片区投入运营。该模式中,原本需要2周至3周的调货周期被缩短至5天至7天,企业的库存成本能降低20%至30%,有力推动中日国际贸易和物流服务的高效集约发展。
贸易是自贸区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青岛自贸片区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出以大宗贸易为主、新型贸易为辅的国际贸易新生态。
不久前,青岛自贸片区聚焦新形势下外贸企业实际需求,出台支持外贸企业创新发展的九条重要措施,从促进贸易发展、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
据统计,挂牌5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2.6%,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6%提高到19.5%。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出口647.2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对RCEP出口增长24.6%,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19.2%,开放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聚力发展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2月,日本荏原环境工程项目在青岛自贸片区正式投产。该项目由世界制造业500强企业荏原环境工程株式会社投资建设,总投资1.2亿美元,在焚烧锅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预计实现年产值4.4亿元。
日本荏原环境工程项目的投产是青岛自贸片区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培育的新果实。挂牌成立以来,青岛自贸片区聚焦自身产业优势,布局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大产业,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攀升。
以先进制造业为例,青岛自贸片区确立了以智能家电为优势产业、集成电路为新兴产业、基因与细胞为未来产业的特色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其中,在智能家电领域,青岛自贸片区通过“建网络、造场景、搭平台、聚生态”等创新做法,建成全球家电行业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示范园区,海尔中央空调、海尔冰箱和海尔洗衣机三家互联工厂获评世界“灯塔工厂”。
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千亿元规模,吸引思锐智能、中微创芯等42个重点企业相继落户,初步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2024年,园区入选“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TOP30”榜单第17位。
基因科技产业方面,已吸引华大基因和清原生物等40余家企业落户,构建“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业转化”创新链条,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记者 白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