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集中在胶带以下的树干,很容易捉。
盛夏七月,济南市章丘区白云湖街道辛丰村村民迎来一年中最忙碌最幸福的时刻。气温回升,地面湿润,正是金蝉出洞的最佳时机。夜幕降临,村民们拿着手电筒和容器,走进果园,开始享受起“捉金蝉,捡金钱”的乐趣。
苹果树下养金蝉
一晚能捉千余只
7月3日傍晚,辛丰村村民刘先博来到了他的苹果园,一个手电筒、一个塑料桶,开启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入伏前后20天是金蝉破土的爆发期。“金蝉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今天这种闷热天算是它们最喜欢的,只要积水下去,金蝉就出来了。”刘先博说。
桶里灌上水,打开手电筒,刘先博弯下腰,蹲下身子,一头埋进苹果树下。一只、两只……很快金蝉就已装了小半桶,刘先博娴熟地“打扫战场”。为了方便捉,他提前在树干半腰处缠好了胶带,这样,金蝉只能到达胶带位置以下。“既防止了它们爬上树梢,而且还能成堆地捉。”刘先博说。
“金蝉的生物钟很准确,白天不出,晚上八九点就全都出来了。”刘先博告诉记者,遇到下雨天天气闷热,金蝉会提前大约半个小时出土。
“晚上10点以后,开始蜕皮变蝉,就不容易卖了。”刘先博养殖金蝉已有七八年时间,说起有关金蝉的知识,他便打开了话匣子。
大约半个小时,刘先博桶里的金蝉已经满了。“收获了254只金蝉,这些数量还不算多,多的一晚上能捉一千多只。”他介绍,每年一亩地的金蝉收入能有四千多元,种了7亩地,一年收入三万多元。
晚上七点半,天还没黑,村民董先生家的柳树林前已经聚集起不少人,大家都在等待天黑。“我闺女之前没捉过金蝉,她一直和我说很期待。”济南市区的张女士特意带着孩子来到辛丰村,母女二人打算在此一同体验捉金蝉的快乐。
游客、收购商络绎不绝
来捉金蝉得提前预订
晚8点,天渐渐黑了,一只又一只金蝉从土里冒了出来,缓缓爬上树干。有的树干上同时聚集着七八只金蝉。“树上都缠了透明的塑料胶带,这些金蝉只能在树根处徘徊。爬得最高的蝉,也不过离地六七十厘米。”村民董先生介绍。
“这片柳树林种了五年了,第二年的时候撒上了金蝉苗,从去年开始已经有金蝉陆续出洞了。”董先生说,现在一晚上能出两千多只,每天晚上会预约三四拨游客进园捉金蝉。
“下周三可以过来,没有门票,自己捉的话,1.5元一只。”董先生在电话里回答游客,入园捕捉预订排到了一周以后,“大老远过来,得让客人逮个尽兴,每家基本都能捉五六百只带回去”。
晚上9点,离村委会不远处,来自济南城区、周边乡镇、滨州等地的车辆停在道路两边,等着收购金蝉。“村民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金蝉卖不出去,往往是这头刚捉完,那头就能接着卖出去,一晚上全卖光了。”董先生说。
“辛丰村一千三百多口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苹果树、养殖金蝉。”辛丰村党支部书记董道新说,村子在发展苹果种植的基础上也在发展林下经济,金蝉产业让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2010年,村民开始金蝉养殖;2020年,村里靠金蝉收入就能达到400万元。当时,全国开展金蝉养殖产业的地方比较少。”董道新说。
“下一步我们还要培养金蝉花,营养价值非常高。另外,把蝉蜕打成粉进行销售,价值还会增加。”谈到辛丰村金蝉产业的未来,董道新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