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在写生。
架起画板、铺平画纸,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王倩妮一年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泡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厉家顶子村的写生基地。
在她的画作里,厉家顶子这个位于东港区城郊的小山村,道路蜿蜒曲折,青山掩映,流水潺潺,茶园、菌棚、村落、人家活灵活现。
“有山、有水、有茶,民风也淳朴,这里特别适合写生。”王倩妮说,与印象当中的小山沟不同,这里环境整洁优美,年轻人家家户户都有致富门路。
小山村搞写生,缘于两年前的一次偶遇。2022年3月,厉家顶子村党支部书记厉涛在茶园里见到了前来采风的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热情好客的他把客人领到山坡上领略生态风光、带进茶园里体验茶叶采摘。
师生们被厉家顶子村深深吸引了,一连来此十多天。领队老师向厉涛建议:“你在这里搞个写生基地,我们会带学生来长驻。”厉涛和村民们一商议,一拍即合,两个月后厉家顶子村首批写生基地启用。
既不是景区,也不是景点,厉家顶子村人发展写生经济的底气何来?“我们靠的就是特色的农业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还有风格别致的村落。”厉涛介绍,东港区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这里通上了进城硬化路,村里借机填平了臭水沟,发展了茶业和蔬菜大棚。
30多套闲置房屋经过改造后,变成了写生的创作室、交流室和休息室。目前,该村已经与日照油画院、曲阜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地平线美术培训学校等专业学校培训机构达成合作,先后建立了3个绘画写生基地,每年接待学生1300多人次。
最近,村北的温控大棚内,羊肚菌和草莓进入了采收季。今年,厉家顶子村联手日照康合园电商服务有限公司利用闲置土地发展羊肚菌,每年可为村民带来收入16万元。每当地里种收最忙活的时候,也是王倩妮创作最有灵感的时候。在她眼里,羊肚菌并不艳丽,草莓果个头也不大,却能让村民鼓起钱袋子,大棚虽然土里土气,但承载着村民们发家致富的希望,是最美的风景。丰收的果实、村民的笑脸为她的画作添了一份份灵动。
乡村给艺术创作以丰富灵感,艺术也给村庄带来了更多人气。如今,随着前来写生的人越来越多,一幅幅画作让厉家顶子村声名鹊起,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小山村的业态也就多了起来:长年闲置的住宅稍加改造后,变成了农家乐;有的茶业龙头企业积极延长产业链,让游客前来体验采茶、品茗,接受茶文化熏陶;一些农户还借机把自家产的草莓、花生等农产品拿出来,做起了小买卖……
如今,厉家顶子村正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平台,与附近的前九条沟、解家岭等几个村逐步连为一体,通过“农业种植+亲子周末游+写生基地”,推动特色种植产业、文教旅游产业和农耕文化产业相互融合。每逢农忙之际,整个片区变成了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大舞台,地方特色小吃、儿童游乐设施和本土农产品市集格外热闹。
赏心悦目的鲜花、口感香甜的果子、形态各异的体验场景,延长了农业种植的“枝条”,放大了“树冠”。以文塑旅,以旅促农,东港区立足辖区山水、特色农业、历史人文等资源,推进乡村环境和产业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特色示范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大树不断丰盈。